中西医结合慢性溶栓治疗布加氏综合症1例临床报道
文章来源:石家庄长城医院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主因双下肢憋胀10余年,腹胀、腹痛1月余于2008年8月1日入院。查体发现患者腹部膨隆,腹壁两侧及双大腿外侧可见浅表
静脉曲张,叩鼓音,左上腹及右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脾肋下2厘米可触及。
血管彩超检查发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肝内管道走行不清晰,肝左静脉内可探及宽约0.6cm血流信号,肝中静脉内可探及宽约0.3cm血流信号,肝右静脉内径0.70cm,未探及血流信号,门静脉显示欠清,门静脉旁可探及迂曲静脉内径宽约0.6cm,胆总管内径显示欠清。胆囊壁毛糙,内透声欠佳,可见点状稍高回声。脾肋下可及,脾门静脉内径0.6cm。腹腔内可探及范围约3.4×2.9cm片状液性暗区。下腔静脉肝后段带状血流,中段片状血流信号,以下下腔静脉完全闭塞。
双下肢静脉彩超显示:双髂静脉完全闭塞,双侧股浅静脉部分血栓形成,双侧腘静脉附壁血栓形成,双侧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重度反流,双侧股总静脉未见异常。
结合临床实验室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
①布加氏综合症;
②脾大、腹水;
③下腔
静脉血栓形成;
④双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经过:给予低钠饮食,双氢克尿噻、螺内酯保钾利尿,尿激酶、纤溶酶溶栓,血塞通注射液活血化瘀,配合中药脉痹饮150毫升,早晚各一袋口服,治疗期间1周检查一次血凝全项、便潜血,无出血现象不调整溶栓药物剂量,4周后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显示:双侧髂外静脉内带状血流,双侧股总、股浅静脉血流充盈可,无反流,双侧腘静脉呈双轨征,挤压后血流充盈可,大量反流。肝脏彩超显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肝内管道走行不清晰,肝左静脉内可探及宽约0.6cm血流信号,肝中静脉内可探及宽约0.8cm血流信号,肝右静脉探及0.4cm的血流信号,门静脉旁可探及迂曲静脉内径宽约0.6cm。腹腔内可探及范围约3.7×2.7cm片状液性暗区。下腔静脉肝后段带状血流,中段片状血流,下段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复查肾功能正常,肝功能:总胆红素29.18umol/L,间接胆红素19.99umol/L。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持续服用华法林治疗2年后停用,随访至今,患者已正常工作,未再复发,肝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失。
病例讨论:布加氏综合症是指肝后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或完全闭塞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肿大、进行性肝功能损害和大量腹水,严重患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粪,晚期患者均并发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肝淤血,肝脏肿大,门静脉压力升高,造成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昏迷等,及时改善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该位患者多发部位血栓形成,肝后段下腔静脉、肝右静脉完全阻塞,同时合并下腔静脉下段及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不明。由于肝静脉未完全形成血栓,肝中、肝左静脉基本通畅,门静脉旁可探及迂曲静脉,有侧枝静脉开放,因此,门静脉高压得以部分缓解,腹水量较少,可不必应用大剂量利尿剂,肝功能损害较轻。小剂量慢性溶栓,同时配合中药脉痹饮治疗,可使陈旧性静脉血栓再通,若腹水量多,可配伍白茅根、厚朴、车前子利水,疗效显著。因此,对于布加氏综合征,可尝试溶栓疗法,同时配合中药活血化瘀、利水治疗,避免依赖手术。
- 请专家帮忙--
- --请输入正确的信息,便于及时指导患者治疗疾病!
百度地图脉管炎 静脉血栓 动脉硬化闭塞症 布加氏综合征
注:本站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内容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11-85839178
版权所有: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冀ICP备10001073号-12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证:冀卫网审字(2013)第32号
咨询热线:0311-85839178 QQ:413301412 地址:石家庄中山东路8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