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2岁。主因左上腹隐痛半年入院。
既往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左上腹隐痛,每次发作持续1-2天,反复发作。
在当地医院检查肝脏核磁共振检查提示:门静脉主干海绵样变性,胆囊炎,脾大;
检查肝胆胰脾彩超:脾大,肋间厚约5.4cm,长约14.3cm;
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建议做脾切除术。
为进一步就诊,遂来我院治疗。
入院后查体:
可见左侧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听诊肠鸣音月3-4次/分。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
检查肝胆胰脾彩超可见:
脾长径17.4cm,厚6.6cm;
门静脉周围可见侧枝形成;
胃镜提示: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肝功能:
总胆红素:23.1umonl/L,直接胆红素:9.66umol/L,间接胆红素:13.44umol/L,总胆汁酸:15.2umol/L。
诊断结果:
门静脉血栓形成;
继发脾大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功能损害;
病情较前有进展。
治疗方案:
予以尿激酶注射剂溶栓及降低门静脉高压的同时,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患者症状改善;
4周后检查肝胆胰脾彩超发现脾脏缩小,脾长径为16.1cm,厚6.3cm;
同时肝功能检查正常。
点评:
1、门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形成门静脉高压,出现脾脏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一步发展为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治疗可以尽快降低门静脉高压,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2、门静脉血栓进一步蔓延至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可出现肠坏死,继续紧急处理,而且取栓手术风险高,还可能再次形成血栓。因此,发病后及时治疗,可以避免静脉血栓蔓延。
3、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的优势在于风险低,费用少,同时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使胃肠道功能得以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