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周围血管病的诊断,临床医生除了依靠病史、体征、临床表现外,还需要借助辅助检查进行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随着科技发展,医学辅助检查设备逐渐增多,疾病确诊率也有了明显提高,为了让大家对常用的临床辅助检查仪器有更多、更系统的了解,尤其是在诊断周围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其优缺点,我们做了以下简单的汇总,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彩色超声多普勒:彩色超声多普勒是通过声波遇到物体所发生的反射频率变化进行判断,是诊断周围血管病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优点:无创、价位低,可以直接观察浅表的血管形态及血流情况,直接判断出狭窄还是血栓,观察血管内膜变化及血管血流的动态变化。缺点:不能显示深部组织的血管情况,或显示不清晰,对于深部组织只能做大致的判断,对于细小血管显示不清。因为手法、切面的不同会出现一定误差。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将显影剂注入血管,利用X光穿不透显影剂的特性,显示影像诊断血管病变。优点:能够更准确的显示血管病变部位及其形态,能够同时进行血管压力测定、血流速度测定等生理学检查。缺点:有创检查方法,有过敏反应。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的摄影检查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血管病检查。优点:影像对比度可以调节,通过减影后可以得到视觉密度最好的影像,操作简便、安全、快速,造影剂用量少,不需要做动脉插管。缺点:影响因素较多易产生伪影,视野范围小,空间分辨率不如动脉造影,过细小的动脉显示不清。
CT:全称“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是利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后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重建图像。优点:①无创,对体衰、病危及外伤病例更为适宜。②具有高密度分辨率,有助于区分各种病变的性质如:血管性、实质性、脂肪瘤性或囊性等。③可以判断病变范围和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三维成像。④CTA即造影成像优于彩超检查,能提供一套血管概况的整体图像并显示血管与周围组织的比邻关系。缺点:①检查范围有限,仅对区域性病灶检查效果理想,对广泛性血管病变检查效果欠佳。②对大血管及脏器主干血管的病变易误诊,不易观察分支血管。③<1cm的血管病灶易漏诊。④对动脉扩张扭曲和动脉瘤的CT征象,需仔细观察分析易误诊。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成像术(MRI)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优点:①利用T1、T2、P等参数成像以及和磁力流空效应获得的血管成像清晰逼真,很少伪影,能在良好的解剖背景下显示病变图像。②显示血管的同时还能观察与周围器官的关系。③核磁可以横、冠、失、斜层面的多维成像。④不需要造影剂。⑤无电离辐射,可以重复检查、⑥不受骨组织干扰,不像超声受透声窗的限制。⑦可以获得早期病变信息,利于疾病早期诊断。缺点:①图像质量受身体运动干扰,成像时间长,对重症患者及儿童有一定的困难;②钙化灶与骨皮质均表现为极低信号,因此小的沙粒样钙化与早期骨皮质破坏难于发现;③空间分辨率不好,对细微病变显示有局限性;④有磁性的物品如起搏器、体内金属植入物及监护系统等不能带入检查;⑤检查费用高。
核素检查:核素检查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研究的一类方法。优点:简单、安全、无创伤,可以重复进行,对血管手术疗效观察及随访较有价值,对碘过敏不能进行动脉造影者较为适宜。缺点:图像较小,病变部位定位不够精确,血管显影不如X线动脉造影,对堵塞动脉病变定性诊断困难,故常用为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筛选诊断。
肢体阶段动脉压测定(踝肱比值):踝肱指数(ABI)是血管外科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优点:简单,方便,易操作、无创。缺点:影响因素较多,只能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检测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