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文章来源:石家庄长城医院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大多始发于下肢腓肠肌静脉丛或髂静脉至股静脉段。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扩展至整个肢体深静脉主干;
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演变为静脉血栓后遗症,导致患者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或致残,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少数患者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后果极为严重。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如何在围手术期,特别是对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必须重视的问题。
目前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有:①存在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即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②存在骨盆对静脉压迫;③血浆C蛋白比正常明显降低,导致的血液高粘状态。
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须针对上述三大原因采取措施。
1、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手术后患者卧床、活动明显减少,血流缓慢,易使静脉血流淤滞在髂股静脉瓣袋及小腿肌肉的静脉丛内,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
应对的预防措施有:
①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患者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
。
②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循序减压弹力袜、患肢间断气囊压迫,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使其静脉泵早日恢复
。
③保持大便通畅,因8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④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张功能失调。
2、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积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内膜下胶原纤维显露,使血小板附着释放出组织活酶,激活内外凝血系统,而发生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内膜损伤因素有化学性、机械性和感染性,临床常见原因是静脉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高渗液体、某些抗生素及抗癌药物。
如病例:一位甲状腺瘤患者,术中和术后均在大隐静脉处做过反复的穿刺输液,术后第五天突感小腿肌肉疼痛,不能着地。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查D2-聚体1.73ug/ml。给予抗生素、扩血管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第8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复查D2-聚体0.49ug/ml。
应对的预防措施有: ①在临床上做静脉输液和采血时,应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左下肢。
②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避免在同一静脉处进行反复穿刺,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
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手术创伤出血,不仅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且损伤血管内膜,激活血中的Ⅹ11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应对的预防措施有: ①手术后可预防性用药,近年来推荐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每日一次皮下给药;
②在临床护理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高凝状态发生。
如病例:一位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第7天抽血时发现患者血液过快聚集,急查凝血四项显示血液高凝,D2-聚体2.57ug/ml,患者出现小腿胀痛,行走时加重,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给予抗凝溶栓治疗,10天后治愈出院。
- 请专家帮忙--
- --请输入正确的信息,便于及时指导患者治疗疾病!
百度地图脉管炎 静脉血栓 动脉硬化闭塞症 布加氏综合征
注:本站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内容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冀ICP备10001073号-12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证:冀卫网审字(2013)第32号
咨询热线:0311-85839178 微信:13831189439 地址:石家庄市高新区中山东路802号
www.chinaxg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