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疾病>>诊断

诊断大动脉炎临床有哪些检查项目

文章来源:血管科  点击次数:

    诊断大动脉炎临床有哪些检查项目,各种检查项目在明确诊断大动脉炎中的作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应该如何选择,这些检查项目临床治疗大动脉炎的医生清楚,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也应该有所了解。借此版块,为大动脉炎患者做一简要介绍。
    1、血液检查: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未明,早期无特异性检测标准。红细胞沉降率(ESR)在提示本病活动性方面有一定意义,尤其是年轻患者,在活动期83%ESR加速(≥20mm/h)。然而,随着年龄增长,ESR有下降趋势。ESR的高低与急性发作,不成正比,故ESR不能提示本病活动程度。此外大动脉炎活动期抗链球菌溶酶素滴度常上升,C反应蛋白可呈阳性,类风湿因子、抗主动脉抗体甚Coomb′s抗体均可阳性,血清白蛋白降低,α1、α2、γ球蛋白增高,IgM、IgG可先后呈不同程度增高。大动脉炎初期,病人血液均显示高纤维蛋白原而纤维蛋白活性下降;晚期血中纤维蛋白原恢复至正常范围而纤维蛋白活性增高。血液高凝状态在大动脉炎的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血液物化测定有助于发现高凝状态。
    2、尿与肾功能检查:少数大动脉炎患者尿蛋白阳性,即便有管型尿,肾活检也很少有肾小球与肾小管的病变。当肾动脉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增高。
    3、彩色超声检查:是大动脉炎常用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可以检查动脉直径流速流量及管壁增厚与狭窄的部位,腔内血栓赘生物等。
    4、脑血流图:大动脉炎头臂型,当颈动脉和/或无名动脉受累时,脑血供减少。因此脑血流图检查可间接提示上述动脉的病变。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应用计算机减影技术,探测注射造影剂前后所得影像差别,消除与血管图像无关的影像单独显示血管图像,目前已运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大动脉炎DSA显像不如常规动脉造影清晰且无立体感,但DSA不需动脉插管,造影剂用量少,对肾功能损害小,适用于门诊筛选和术后随访。
    6、核磁共振显像(MIR):MIR技术使机体组织显像发展到解剖学、组织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高度,使许多早期病变的检测成为可能。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相应脏器缺血所致的代谢障碍,可通过MRI诊断。由于大动脉炎为动脉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及纤维化,MRI可观察到动脉壁异常增厚,受累的胸腹主动脉狭窄。与常规血管造影相比,避免了动脉腔内操作,减轻了痛苦,是无损伤血管检测技术的一大发展。但MRI仅对主动脉、无名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或经细心选择的病例动脉方显影清晰正确,MRI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敏感性仅为38%。因此目前此法尚不能完全取代动脉造影。
    7、排泄性尿路造影:肾动脉阻塞,静脉肾盂造影可有四大改变:⑴两肾大小差异。目前认为两肾长度相差1.5cm左右有重要意义。⑵两肾肾盂显影时间差异。肾动脉阻塞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经过时间延长,从而延缓显影剂在收集小管出现的时间。⑶两肾肾盂显影剂浓度差异。患侧肾小管水和钠再吸收高于健侧,可利用尿素使健肾更快地排出显影剂,加强两侧肾盂显影的差异。⑷输尿管压迹。由侧支循环所致。近年大多数学者认为此检查阳性率不高且在双侧病变时更难判别,但可以显示双肾形成以摒除其他肾病,且操作简单、方便、仍可作为本病初步筛选方法之一。
    8、同位素肾图:是一种安全、简单、敏感、迅速的分肾功能测定方法,可作为肾动脉病变的辅助检查。肾动脉受累影响肾功能,肾衅可表现为低功能或无功能,血管段及分泌段降低,若已形成丰富侧支循环,肾图可完全正常。其缺点是只能反映肾功能改变,不能显示病理结构改变,若动脉狭窄尚未影响肾功能,肾图可正常,肾图无特异性,不能对本病作出确诊。
    9、肾素活性测定:大动脉炎肾动脉型肾素-血管紧张素体系的升压作用已被公认,肾素活性测定也已被广泛应用。测定患侧肾素/对侧肾素的活性比值以及周围循环肾素的水平或对侧肾静脉肾素与周围血肾素的比值,有助于证实血管病变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借以明确手术指证,对术后预后有较明确的估价。
    10、动脉造影: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重要方法,也是手术治疗的必要依据,可清晰而正确地显示病变部位及其范围。早期患者可见主动脉管壁有多发局限性不规则改变;晚期可见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呈动脉扩张,主动脉分支病变常见于开口处,呈节段性。胸降主动脉狭窄多始于中段,逐渐变细表现为特征性“鼠尾巴”形状,侧支循环丰富。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可见锁骨下动脉窃血现象。在肠系膜动脉闭塞或肠系膜上、下动脉间的腹主动脉缩窄,可见肠系膜血管弯曲等特异性动脉造影像。但应注意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性血管检查,有一定并发症,应严重掌握适应证。

备案号:冀ICP备10001073号-12
咨询热线:0311-85962996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东开发区黄河大道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