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疾病>>诊断

大动脉炎实验室检查诊断进展

文章来源:论文摘录  点击次数: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炎症,亦可累及肺动脉以及更远的外周动脉如腋动脉、肱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等,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可能涉及遗传、细胞和体液免疫、感染及性激素等多种因素。
    近年来,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和活动期炎症反应认识的深入,尤其是影像技术和医疗器械的进步,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大动脉炎实验室检查诊断进展有:
    1、急性期反应蛋白
    一
些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浓度随着大动脉炎的严重程度和累及范围发生显著变化,有可能成为大动脉炎活动性的监测指标。
    Ma等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了一组急性期反应蛋白,包括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纤维蛋白原、
    补体C4结合蛋白(C4BP)、
    C反应蛋白(CRP)、
    淀粉样蛋白P、
    触珠蛋白、
    α-酸性糖蛋白、
    转甲状腺素蛋白、
    α1微球蛋白、
    补体片段C3c和C4a,
    (1)、发现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血浆中SAA、C4BP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和健康人,但其他几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大动脉炎活动期未见明显升高。
    (2)、新近发现的正五聚素蛋白-3(PTX-3)和CRP、SAA同属五聚体蛋白,亦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
    Ishihara等发现,用PTX-3来判断大动脉炎的活动性比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更加敏感(82.6%对 65.2%),即使在HS-CRP阴性患者中PTX-3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到75.0%和76.5%。
    2、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人类T细胞激活和分泌调节因子(hRANTES)是对单核细胞具有强化学诱导效能的趋化因子。
    Dhawan等的研究发现,MCP-1和hRANTES在大动脉炎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在大动脉炎活动期的表达更高。
    另有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如TNF-α、IL-18 和IL-6,在大动脉炎患者,尤其活动期患者的血清中显著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3、抗内皮细胞抗体
    已有研究表明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诱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在大动脉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最近,Park等研究了该指标在大动脉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在大动脉炎活动期的变化,发现AECA-Ig和AECA-IgG在大动脉炎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ECA-IgM在大动脉炎活动期的表达更高,且和ESR的水平存在很强的正相关。
    因此,推测其有可能做为大动脉炎活动性的预测指标。
    4、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
    在大动脉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上调, 以利于浸润淋巴细胞的识别和黏附。
    Tripathy等的研究评估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包括可溶性E选择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大动脉炎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的表达,发现大动脉炎组患者这些指标的血浆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在非活动期更高,而在活动期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升高。
    以上这些新发现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在诊断大动脉炎以及判定其活动性上可能有临床应用前景,但尚处于研究阶段,其临床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备案号:冀ICP备10001073号-12
咨询热线:0311-85962996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东开发区黄河大道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