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
健康动脉具有弹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壁会变硬,这种情况通常称为动脉硬化。
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局部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一、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引起的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复杂,病变发展缓慢,
主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已明确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脂蛋白(a)[LP(a)]能导致粥样硬化。
高血压:
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粥样硬化发生较早并更为严重
遗传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聚集倾向。
其他因素
体力活动减少:
通过对不同职业发病率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积极活动的职业相比,久坐人员的相对危险增加;从事中等度体育活动者,死亡率比活动少的人降低。
吸烟:
吸烟和被动吸烟均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其他因素:
不良的饮食习惯;A型性格;肥胖;血同型半胱氨酸增加、血尿酸升高等。
另有研究表明,不吃早饭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
动脉壁的有关
细胞成分(内皮、平滑肌及单核/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分子生物学方面
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全程,各种危险因子(血压变化、血糖波动、过度紧张、抑郁、高血脂等)造成动脉内膜损伤,为动脉粥样硬化始动阶段,渐渐斑块形成致血管狭窄而致供血之远端缺血。
主要影响身体内的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
动脉粥样硬化去哪人科室就诊?
若有危险因素,但尚无器官缺血症状,可前往全科门诊或心血管内科就诊,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查及慢性代谢病长期管理。
若有明显器官缺血症状,可前往相应科室就诊。如胸闷、胸痛,前往心内科:若头晕、眩晕、晕厥、头痛,前往神经内科:若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时,前往血管外科:若腹痛、腹胀时,前往消化内科等,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
血脂、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异常情况。
.超声检查:
部分动脉病变(如颈动脉、下肢动脉、肾动脉等)可经体表超声检测到,并了解病变对血流的影响。
X线:
可发现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影增宽和钙化等。
心电图检查和平板运动试验:可无创评估心脏有无缺血改变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此为无创检查,有助于判断心脏冠状动脉或脑动脉的病变情况。检查前需注射造影剂,造影剂过敏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做。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即冠脉造影等,属于有创检査,可显示管腔狭窄或动脉瘤样病变以及病变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发生在全身的大小动脉,如心脑血管病,可以引起严重后果。
二、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在四肢的动脉,尤其好发于下肢,被称为动 脉 硬 化 性 闭 塞 症。
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变窄、堵塞,使下肢血流不畅,会出现一些缺血症状。
1、 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年龄多在50岁以上。
2、 由于患者和部分医生对其缺乏足够认识,易被误诊为闭塞性脉管炎、骨质增生、风湿病或其他疾病,常得不到及时治疗,有的患者常因延误治疗而被迫截肢。
3、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表现为:
足部怕冷、发凉,小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加重,常被迫停下休息;
严重的在休息时疼痛也不能缓解,夜间足趾疼痛,常夜不能寐,抱足而坐,痛苦异常;
患肢皮肤颜色也发生变化,如苍白或发紫,皮肤变薄、汗毛稀疏、脚趾甲变形等;
发展到后期可出现脚趾部缺血溃疡或变黑坏死,伤口不易愈合,如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常会导致截肢。
三、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1、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系统、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患者还应该积极戒烟,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
3、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的有规律的步行锻炼,以利于侧支循环形成,改善和缓解症状。
具体的运动锻炼方法是,患者坚持步行直到症状出现后停止,待症状消失后再步行锻炼,如此反复运动每天坚持1小时。